农民无意挖出的铁钩,竟是“中华第一玉雕龙”
1971年8月的一天,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村民张凤祥冒着酷暑高温,在离村子后面不远处修梯田。
一锹下去,似乎是有硬邦邦的东西将铁锹弹了回来。
张凤祥感到有些奇怪,再挖下去,竟挖出了一个人工砌成的石洞。张凤祥伸手往石洞里摸,竟摸出一个黑乎乎、像钩子一样的东西,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收工的时候,张凤祥把它带回了家,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让当时只有六七岁的弟弟拖着玩耍。
七、八天之后,张凤祥惊奇地发现,原本难看的钩子,竟然被弟弟拖成了墨绿色。
他仔细一看,形状有点像蛇,又有点像龙,在太阳底下一晒,还能散发出诱人的碧绿光泽。这一发现让张凤祥激动不已,随后,他带着这件奇怪的玉器,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
翁牛特旗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这件玉器是什么东西。他们只是按照惯例办理了入库登记手续,把它当成一件普通文物锁到了箱子里。
就这样,玉雕龙在箱子里一待就是十几年,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1984年,辽宁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发现,掀起了考古爱好者对红山玉文化的关注高潮。
那一年,考古队员在辽宁牛河梁发现了两个精美的玉器,经专家仔细辨认和研究后,确定为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
消息传出后,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让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想起十几年前收购的那个“铁钩”。
贾鸿恩意识到,那件被他们锁在箱子里的“铁钩”,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
于是,他立即把“铁钩”找出来,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鉴定。
苏秉琦告诉贾鸿恩: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5000年以前由红山人精心制作。
玉雕龙通体为墨绿色,高26厘米,重1000克,身体呈英文字母 C 的形状。龙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
龙身大部分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脊背有21厘米的长鬃,长鬃占了龙体的三分之一以上。
龙的脊背上有一个圆孔,经过试验,如果用绳子穿过圆孔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
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有人推测来源于马,野猪,熊等形象。这是件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前的玉雕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不但具备了龙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龙文化的实物,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后来,“中华第一玉雕龙”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还成为许多杂志的压题照片,以及华夏银行的标志,更成为红山文化的象征。
2015年3月,张凤祥来到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透过玻璃仔细观察里面陈列的玉龙。这是时隔44年后,张凤祥第一次看到自己当年亲手挖出来的“铁钩”,还能看到当年弟弟在地上拖拉时磕坏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