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 A厅
20:30 中国历代青铜器专场
▲2019西泠十五周年秋拍
lot3584
清宫旧藏《西清古鉴》著录 春秋早期·青铜芮公鼎
铭文:芮公作铸从鼎,永宝用。
RMB: 6,000,000-8,000,000
出版:1。 梁诗正等奉敕纂修《西清古鉴》卷三第十九页,乾隆二十年(1755 年)。
2。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四册第零一八八一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著录:3。 盛昱《鬱华阁金文》第二册二五号,稿本,清(1899 年以前)。
4。 方濬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卷二第五九页,容庚校辑稿本,清(1899 年以前)。
5。 吴大澂《愙斋集古录》第六册第五页第一号,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
6。 罗福颐《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表一第三一页,民国二十二(1933 年)。
7。 刘体智《小校经阁金石文字拓本》卷二第五七页第四号,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
8。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三第一八页第八号,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
9。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上册第二四九页,哈佛燕京学社,民国三十年(1941 年)。
10。 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著录表》上册第一二四页第七一一号,学生书局,1977 年。
11。 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第五三页第零八五一号,中华书局,1981年。
12。 严一萍《金文总集》第三九一页第零九三七号,艺文印书馆,1983年。
13。 《殷周金文集成》第四册第零二三八九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 至1994 年。
14。 王献唐《国史金石志稿》第二一三一页,青岛出版社,2007 年。
15。 刘雨、沉丁、卢岩、王文亮《商周金文总著录表》第三四六页第二六七四号,中华书局,2008 年。
递藏:1。 清宫旧藏(乾隆二十年即1755 年以前入藏)。
2。 顾寿臧旧藏(顾寿臧为南浔“四象”之一顾福昌次子,民国初年上海丝业巨头,收藏金石甚富)。
说明:芮国之君为周王朝的卿士,一度地位甚高。成王临终之际,芮伯在顾命大臣中排列第二,显赫之世可见一斑。文献中称芮君为“芮伯”,青铜器铭文则多称“芮公”,然不乏称“芮伯”之器。
最早由清宫旧藏,著录于乾隆时编修的《西清古鉴》,晚清民国时期,盛昱、方濬益、吴大澂、刘体智、罗振玉、容庚诸多金石大家的稿本、书籍皆有论及。出宫后由南浔“四象”之一顾福昌次子顾寿臧收藏。《西清古鉴》著录的芮公鼎共计三件,三鼎中有两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形制、纹饰、铭文、乃至皮壳都一致,属一位芮公的成组列鼎。除台北故宫博物院两件藏器外,日本出光美术馆亦庋藏一件春秋早期芮公鼎,其腹部较清宫三鼎为深,两侧设附耳,铭文作“芮公铸飤鼎,子孙永宝用享”,年代稍晚。故本器是唯一一件留在大陆的传世芮公鼎,更是已知唯一可流通的芮公器。
芮公鼎是春秋早期著名青铜礼器,原清宫旧藏,后为南浔顾寿臧递藏。是器最早记载于乾隆年间梁诗正等奉敕纂修的《西清古鉴》,绘制线描图像及内壁铭文。晚清民国时期,盛昱、方浚益、吴大澂、刘体智、罗振玉、容庚诸多金石大家的稿本、书籍皆有著录,传承明晰。
清(1899 年以前)盛昱《鬱华阁金文》书影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吴大澂《愙斋集古录》书影
此鼎方唇口,呈外侈之势,其上立耳微微外侈。腹身较浅,最大径上有一条线纹分界,底部圆,承三个兽蹄足。器外壁上部装饰兽体变形纹,这类纹饰旧称穷曲纹或窃曲纹,盛行于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时代。外壁下部装饰波曲纹,波峰和波谷内填对称的兽体变形纹。波曲纹旧称环带纹,主体为宽阔的带状体躯上下大幅度的弯曲。在波曲的中腰常有一兽目或近似兽头形的突出物,波峰的中间填以两头龙纹、鸟纹、鳞片或其他简单的线条,是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早期青铜饪食器和酒器的主要纹饰。根据器型和纹饰,此件属春秋早期器。
鼎内壁一侧铸铭文三列九字:“芮公作铸从鼎,永宝用。”
传世典籍所称的“芮”,铜器铭文书本字作“内”。“从鼎”,乃以类相从,表多件成组之意。东汉郑玄注《左传》云:“芮,周同姓之国,在畿内,为王卿士者。”《吕王壶铭》有“吕王宝作芮姬尊壶”,确证芮为姬姓封国。《尚书》、《竹书纪年》、《左传》、《史记》皆载录有芮国史料,虽只言片语,却可知其始于商末周初之际,春秋时为秦穆公所灭,存国约四百年。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南芮乡,故城在同州朝邑县南三十里,又有北芮城,皆古芮伯国。”据近年考古资料,学者认为芮国最初的地望在甘肃省华亭、崇信一带。西周至春秋,又分至“南芮乡”及“北芮城”,即现在陕西省的大荔和韩城,迁移时间不详。
芮国之君为周王朝的卿士,尤其在西周初年,地位甚高。《尚书·顾命》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成王临终之际,芮伯在顾命大臣中排列第二,显赫之世可见一斑。文献中称芮君为“芮伯”,青铜器铭文则多称“芮公”,然不乏称“芮伯”之器。
芮国青铜器自北宋以来陆续面世,著录最早的芮公瑚乃内府宝藏,收入吕大临的《考古图》中。清代、民国直至现代,芮国铜器发现近百件,然鲜有与芮公鼎相媲美者。
此鼎于乾隆年间收入宫廷,《西清古鉴》作“周铸鼎”,释文:“右高七寸一分,深四寸六分,耳高一寸九分,濶二寸七分,口径九寸三分,腹圆二尺九寸五分,重三百一十五两。《左氏传》:‘臧宣叔娶于铸。’杜预注:‘铸,国名。’铭曰铸,是其征也。”书中记载的清代尺寸与现代测量吻合,描绘鼎的器型、纹饰、铭文布局亦相同。器身布满的熟润光亮绿绣,属典型的清宫传世皮壳。
乾隆二十 年 梁诗正等奉敕纂修《西清古鉴》书影
现存“芮公作铸从”器共计三鼎、三簋、三壶,皆清宫旧藏。三鼎形制、纹饰、铭文相同,大小有别,为同组之器。依西周晚期礼制,芮公应配五鼎四簋,故此套礼器或有缺失。三鼎中的两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本件曾归浙江南浔顾寿臧宝有。
左:小校经阁藏芮公鼎拓片
上有刘体智题跋“乌程顾氏两甗斋旧藏”
即顾寿臧旧藏
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
收录的芮公鼎铭文猗文阁拓本
左下即顾寿臧钤印
顾寿臧是顾福昌次子,顾福昌(1796~1868),字成之,号春池,是南浔“四象”之一。他少时家贫,弃儒学贾,机敏好学。在上海常与洋人往来,渐能通译外语,后开设丝栈,经营蚕丝出口,获利丰厚,成为上海丝业界领袖人物。先后被提升为美商旗昌洋行买办兼股东、英商怡和洋行打包公司经理等,并购入当时上海滩惟一的外洋轮船码头——金利源码头,在外商中具有很好的声誉和地位。顾福昌有三子,长子顾寿松,字容斋;次子顾寿臧,字子嘉;三子顾寿明,字颂三。三人继承父业,经营蚕丝,以顾寿臧最具声望。他扩大祖业,从单纯经营蚕丝商业转向缫丝工业,在20世纪初,顾寿臧已是上海丝业界头面人物。顾氏兄弟同时又都是著名的古物、金石、书画收藏家。
民国三十年(1941 年)容庚《商周彝器通考》记顾寿臧藏芮公鼎
容庚在《商周彝器通考》记载:“顾寿臧字子嘉,乌程人。监生,分部主事。与兄寿松同居,收藏金石书画甚富,署其室曰石林山房。藏有鲁邍钟,内太子鼎,内公鼎……鲁伯厚父盘,富子上官豆等二十三器。”文中着重强调顾氏所藏芮公鼎。小校经阁藏芮公鼎拓片,右侧有刘体智题跋“乌程顾氏两甗斋旧藏”。社科院编纂《殷周金文集成》采用的芮公鼎猗文阁拓本,左下方即钤印“顾氏寿臧”。
现存芮公鼎共计四件,除台北故宫博物院两件藏器外,日本出光美术馆亦庋藏一件春秋早期芮公鼎,其腹部较清宫三鼎为深,两侧设附耳,铭文作“芮公铸飤鼎,子孙永宝用享”,年代稍晚。
清宫旧藏、《西清古鉴》著录的芮公鼎共计三件,
除本拍品外,上图二器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芮公鼎。
芮公成组列鼎,
此三件从形制、纹饰、铭文、乃至皮壳都一致。
本拍品为留在大陆唯一一件传世芮公器,更是已知唯一可流通的芮公器。
本件是唯一一件著录明确、传世流通的芮公鼎,极具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