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不管是古代书画还是近现代书画都在世界美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中国书画以丰富灿烂的文化性与艺术性使得长久以来占据了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的半壁江山,无论古时与今日,无论王侯将相亦或商贾贵胄,莫不为得到一幅名家真迹而备感尊荣。
古董收藏
中国书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不管是古代书画还是近现代书画都在世界美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中国书画以丰富灿烂的文化性与艺术性使得长久以来占据了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的半壁江山,无论古时与今日,无论王侯将相亦或商贾贵胄,莫不为得到一幅名家真迹而备感尊荣。
清以前2000多年均为古代书画的存世期。汉简的朴拙,晋书的风韵,唐画的富丽,宋画的精细,明清书画的千姿百态——都争相辉映,汇集成光彩夺目的绵长画卷。就类别而论,人物、花鸟、山水、写实、写意、院体画和文人画——都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就书画家而论,无论是“黄荃富贵”,还是“徐熙野逸”,无论马远、夏圭的“残山剩水”,还是八大、石涛的“白眼向天”,“搜尽奇峰打草稿”——可谓大师林立,群星璀璨,充分反映了时代特征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如此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在古代书画整个存续期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社会主流。而“琴棋书画”则历来是有知识、有学养人士必备的才能。书法绘画既是 “童子功”,也是立身应仕的手段。笔墨功夫成为许多人毕生的追求。书法有王献之的“墨池”、怀素的“笔冢”;绘画有郑板桥的“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写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如此种种,古人融生命于笔墨,所下的功夫,实非今人能比。
市场成交的高价古代作品绝大部分是《石渠宝笈》里著录的,但《石渠宝笈》著录的不一定都很准确、很精彩,甚至可以说不一定都是真品。早在晚清时期因无照相技术,就有按《石渠宝笈》中的叙述造假的赝品,且发现已充斥到市场中来,增大了收藏的风险。
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名轻艺”现象,这一点尤为突出。凡是“大名家”的作品,无论精品还是一般作品均有人愿意出高价购买。更有甚者因购买者的不正常需要,署“大名家”款的赝品亦能卖出不应有的价格。而“二流名家”的精品力作却得不到应有的价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价物反差。
古代书画市场价格的“灯架型”结构则显得脆弱和欠丰实。有的收藏家出于攀比炫耀、“急大功近大利”之心理,对“二三流书画家”的作品不屑一顾或重视不够,而使这些作品达不到应有的价位,从而出现了“大名头”爆天价、“中名头”不上价、“小名头” 没啥价的不正常现象。
收藏家存在“惧古”心理,对于古代书画的收藏,一般的收藏家都认为真伪不好鉴别而望而却步。其实古代书画的伪赝问题不足为虑,相比较近现代书画的辨伪,古代书画的作伪更容易识别。因为近现代书画作品由于时代较近,在绘画的材料等方面容易摹仿到位,从赝品角度看,收藏近现代名家书画的危险大于古代书画。
现在中国古代书画的鉴定能力与专业研究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收藏与投资当代书画另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还在于那些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已被市场关注但还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优秀书画家的作品;以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青年艺术家作品。眼光推至十年前,如今在书画市场备受青睐的范扬、史国良、崔如琢等名家作品在那时基本是默默无闻或仅有小范围的影响,而短短十年他们的作品便上涨至百万、千万。因此,如今正值创作上升期、还未被市场完全开发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潜力巨大,是投资者与收藏家要着重关注的对象。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机会还是有的。要想在收藏方面真正有所收获,必须要下一番苦功,进行全面认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