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圈里水很深,玩玩可以,指望着捡漏发财,难!
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去蒙古这个邻居古玩捡漏的经历,但在开始之间,先讲一个故事,解释一下去蒙古的原因。
这个故事一度在号称全国三大古玩市场之一的郑州古玩城广为流传:
郑州古玩城是在唐代八大名楼之一的夕阳楼的旧址上复原建成的,古玩城主楼的北侧有个自由交易区,是小商贩扎堆的地方,各种各样的稀罕玩意都有,收藏了中国跨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痕迹,也是捡漏最有可能的地方。
古玩城每周六、周日赶大集,人气最旺的就是这个自由交易区。每个大集,都有个穿着朴素的河南大爷骑着旧三轮车来,专门冲着各种瓷器下手,规格也不大,买够一车就走,也不和周围人聊天。很多赶集的常客看不明白,那些瓷器虽然做旧了,但明眼人一看就是假的,为什么这河南大爷买?关键是每周都买呢?有钱任性吗?
后来人们逐渐知道了,河南大爷的儿子、儿媳在意大利工作,开的就是古董店,并且规模还不小。古董店里的售货员是纯正的意大利人,而接待的客人,大部分是中国游客。试想,离家万里,发现家乡老物件,谁还能冷静啊。
从这个故事,就能了解到最近几年古玩圈里最火的一个词“回流”。从五年前的日本韩国回流,到三年前的美国澳洲回流,再到如今的欧洲回流。很多人初涉古玩的人都认为:国外回流的总比国内买的更保真一些。
由此,才有了我们去蒙古古玩市场“捡漏”一行。
最常见的蒙古古玩主要包括铜器、银器、唐卡以及突厥汗国时期的作品。历史上的突厥人,一度占据了欧亚大陆四分之一的区域,建立过多个强有力的政权实体,并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因此,留下的古玩符号很多。
我们是跟团游,因此捡漏的城市主要在乌兰巴托,主要去了三个地方:
一个是乌兰巴托百货大楼后面的古玩街。
乌兰巴托百货大楼是蒙古最大的购物商场,外观猛一看和王府井百货大楼一模一样,后来我们了解到,这还真是咱们上世纪五十年代援建的。
古玩街规模很小,全部门店下来,也就是十四五家。不过,装饰得还不错。我们随意走进一家,很吃惊地是,店里打扮时尚的女老板用中文说了句:“你好,欢迎光临”。更奇怪的是,我们在店里转悠了一圈,发现摆放的古玩以铜器为主,有明晃晃的,也有包浆的,但怎么看怎么感觉眼熟,和潘家园的太类似。
另外一个店里,摆放的基本都是青花瓷,这就更假了。先不说物件,单就常识来说,蒙古王朝在明朝后期就彻底覆灭了,经济上不去,购买力就上不去,有清一代也是如此,名贵的青花瓷器大量进入蒙古已不可能,或许有少量进入,但由于游牧生活特点,完整保留下来基本不可能。
随后几个店逛下来后,我们大体弄明白了,和乌兰巴托大楼是咱们援建的一样,这些蒙古古玩店的古玩,应该也是从我们古玩市场进货的。
一个是纳兰图勒露天市场。
这个地方是来之前我们就了解到的,也是这趟捡漏的主要目的地,据说这是亚洲最大的露天自由市场。我们住在成吉思汗广场附近,所有公交车基本都在这里有站点。但当地导游还是建议我们打车,因为身上带着现金太多。
乌兰巴托出租车很少,导游一招手就来了来辆黑出租,反正也不是我们花钱,就没有过问。之后,沿火车道旁的快速路前行,不到半小时的样子,行人越来越多,导游告诉我们到了。
这是个综合性市场,针头线脑、彩电冰箱洗衣机、蒙古包马鞍鞭子等等,什么都有。导游边走边叮嘱,市场里小偷很多,一定要小心,被偷了是找不回来的。一开始我们并不上心,但后来接连被陌生人碰了背包后,我们不由心里不踏实起来。来之前,我们感觉1万元人民币不多,就换成了当地货币,背包里一下子出现了420万蒙古图。背着这玩意逛市场,怪不得导游也不踏实。
纳兰图勒露天市场的确很大,但并没有专门的古玩区,我们抱着背包一家一家看,走了将近两个小时,也没发现什么看上眼的。偶尔有牧民家里用过的老银壶,年代不久,但要价不便宜。捡漏,本来就是碰运气的事。加上心里不踏实,我们最终也没开张。
一个是当地牧民的蒙古包。
或许看到我们有些遗憾,也或许看到我们鼓鼓囊囊的背包。导游第二天主动提出带我们去乌兰巴托近郊的牧民蒙古包里碰碰运气。
应该说,这趟还是收获颇丰的,最大的收获是吃了顿原汁原味的蒙古炖羊肉,真的是现宰现煮,毫无膻味。这里我们特别说一个小细节,人家牧民吃羊肉,还真没蘸什么韭菜花酱。
由于牧民的热情招待,最后在走的时候,我们大方地买下了蒙古包里的那张貌似挂了许久的唐卡,也算是捡漏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