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挪威蒙克博物馆
THE SUN:
在我们与太阳之间
“我看到太阳从岩石上升起
——我画了下来。”
《THE SUN(太阳)》,是爱德华·蒙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蒙克为奥斯陆大学百年礼堂Aula所创作的11幅大型绘画之一,位于礼堂正中。
挪威海岸的一次日出为何会让人联想到强健的体格?而它与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思想又有怎样的关联?
另一个实际问题:
如何将等尺寸的《太阳》油画草图(约50平米)搬运至蒙克博物馆新馆?
太阳终日炙热,而我们任其炙烤。蒙克在创作一幅有关游泳的作品,但一天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躺着,被阳光浸没,陷于峡湾边缘巨石之间的沙丘中,让身体饮下它们所能承受的所有阳光。这里没有人会为泳装而烦恼,七月和煦的微风是我们与太阳之间的唯一屏障。
蒙克的好友Christian Gierløff 曾这样描述他们在1904年所共度的炎热夏日。
我们几乎可以从文字中感受到阳光所赋予的生命力量。而当看到蒙克另一不朽杰作——《太阳》时,可能也会有类似的体验:这幅作品正是描绘了克拉格勒(Kgererø)附近岩石群岛上的炽热日出。
A SPECIAL LIFE FORCE
特殊的生命活力
《太阳》是蒙克为奥斯陆大学百年礼堂Aula所创作的11幅大型绘画之一。这是蒙克第一次受公共机构所托,也是其职业生涯中最耗费精力的项目之一,从1909年竞标开启到1916年最终版本面世,蒙克一直在紧张地工作,创作了数百幅素描草图和油画。蒙克博物馆藏有多个版本的《太阳》,包括蒙克在1910至1911年间所绘制的这件全尺寸油画草图。
Edvard Munch: The Sun, 1910–11, Oil on canvas。
Photo © Munchmuseet。
《太阳》位于Aula礼堂中央,描绘了向四周辐射的太阳光芒与迎向太阳的裸体男女。这些画作也表现出蒙克对自然和活力论(Vitalism)的兴趣。活力论是一个倡导健康、卫生与体育的科学思想流派,强调太阳是一种能给予活力的力量。
奥斯陆大学的Aula礼堂, 蒙克的画作《母校》位于右侧,《太阳》在礼堂正中。
Photo: Jaro Hollan © Munchmuseet
活力论的影响扩展到社会的大多数领域,从运动与身体文化,到哲学、文学与视觉艺术,其基本理念是所有生命体都拥有特殊的生命活力。该术语源自拉丁语“vitalis”,意为“生命的或属于生命的”。
PRIMITIVE MAN
原始人
“活力论”通常被视为对19世纪90年代世纪之交的颓废思潮,以及城市化、污染与衰败的回应,认为新的、理想的人类应该是健康的、热情的、强壮的与裸露的,一种对原始人“天人合一”生活方式的怀念感开始蔓延。
活力论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是德国哲学家弗雷德里克·尼采的思想。太阳的净化力正是其名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中心主题之一。尼采批判当代文化与道德的颓废,并痴迷于原始人的理念。蒙克对尼采十分钦佩,在尼采去世后的1906年,蒙克为他创作了一幅肖像。
Edvard Munch: Friedrich Nietzsche。 Oil and tempera on canvas, 1906。
Photo © Munchmuseet
THE MANY ASPECTS OF THE SUN
太阳的多种意涵
蒙克的所有画作都有一种模糊感,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着迷的原因。
正如他所描绘的那样,太阳可以被诠释为永恒和宇宙的象征,它色彩明亮的光束又让我们想起彼时诸如X射线、磁力与北极光等开创性的科学研究。而对于大部分人,这张照片唤醒的是对一个阳光明媚的海边早晨的记忆。
蒙克本人用两个简短的句子描述了它的来历:“我看到太阳从岩石上升起——我画了下来。”
幕后:我们是如何搬运《太阳》的?
蒙克博物馆收藏的一些画作非常巨大,以至于无法用常规方式将它们搬入或搬出博物馆。前文所提到的蒙克1910-1911年间绘制的《太阳》全尺寸油画草图则是其中之一。
对于这一面积达到50平米的巨作,我们首先需要在新馆六层外墙开出一道狭槽,然后——
01
将作品置于特制的板条箱中。
02
从屋顶将板条箱吊运至一辆超长卡车上,并固定在木制框架(A型框架)。
03
在警察护送下,行驶2.8公里抵达Bjørvika。(板条箱必须保持倾斜,因为电车供电线与沿途路灯限制了高度。)
04
在 Bjørvika,板条箱被转移到一艘驳船上,从Sørenga经海路抵达蒙克博物馆新馆。
05
板条箱由起重机从新馆临海方向距离地面超过26米高的狭槽中吊入。
06
最后,我们会封上这道60厘米宽、7.1米高的狭槽——永久地!
历经艰苦,《太阳》终于安全抵达蒙克博物馆新馆,悬挂于特别建造的、两层楼高的展厅中,可从多个角度被观众所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