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越窑主要在如今的浙江省,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朝。唐朝是越窑工艺发展最精湛的时期,在当时居全国之冠。初唐时的越窑仍处于中国青瓷的低潮期,其基本风格与南朝和隋朝相类似;中唐以后,越窑质量逐渐提高;五代时,一部分产区被钱鏐的吴越国宫廷所垄断,成为我国最早的官窑。唐宋时期的越窑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海外。
越窑瓷装烧主要是二种:明火烧或匣体装烧。不管哪种方法,为防止粘连,均要用泥点来做间隔。不同时代,越窑用泥点的部位有变化。唐至五代,越窑泥点的部位用在器底边缘和圈足的足端。五代晚期至北宋,采用垫圈间隔装烧,因此,越窑泥点移至外底,使足端包釉完整。
在施釉上,从唐到宋所施的都是石灰釉,这种釉,光泽度好,透明度高,但粘着力不强,薄而易流淌。唐代早期,釉层薄而不均,有流淌,少光泽,施釉不到底,器底和圈足常有露胎。釉色有青黄、青灰和淡青等多种;唐代中期至五代釉色以青黄多见,还有青灰、青绿等。特别是晚唐起,釉色偏于黄色,或青中闪黄,以艾色为贵。后逐渐改进到清水般的湖绿色。
越窑的器物形式多样,多见的有碗、盘、洗、碟、杯、盒、罐、钵、缸、釜、瓶、灯、盂和执壸等。以罂和茶瓯最为突出。唐代的必定短流,时间越晚,壸上的流则越见伸长;宋代中晚期,应是立足。在装饰上,唐代以素面为主,有的器物有堆贴和少量的划花图案。五代有少数堆贴和刻划花的纹饰,并出现釉下褐彩的装饰图案。到北宋刻划花装饰较多,纹饰取材于唐代的金银器。
在越窑器上,特别是在宋代越窑器上,常有文字题记出现在器身和器底之上。这些文字大致可分为姓名、数字、记事和其他文字等几类。了解这些文字,对于辨识和断代有好处。
财富通知,博物馆急需大量此类藏品,有的藏家赶紧电话联系,机会难得
财富通知,博物馆急需大量此类藏品,有的藏家赶紧电话联系,机会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