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皮紫釉是皇明清时期御窑烧制的颜色釉品种,密不外传,所以民间没有茄皮紫釉瓷器。
茄皮紫釉因色如茄子之紫,故得名。
茄皮紫釉又名“毡泡青釉”,明代景德镇窑所创。
以锰为呈色剂的釉料中混入适量的碱,铁和钴起调色作用,在850度左右火候窑温中烧成。
其色紫中泛蓝,釉质肥厚光润,釉色有深浅两种,深者紫呈紫黑,浅者紫呈淡紫,以无裂纹者为上乘,开片者略次。
多作器物通体装饰,也有作描金彩绘的人什祭器。
以清康熙朝制品为最好,并有浅、浓、老三种色调,以螭耳瓶,胆式瓶,盘口瓶等式样居多。
茄皮紫釉虽然很厚,但没有开片纹,釉色均匀肥厚,乌亮泛紫,十分美观。
茄皮紫釉瓷很少,故十分名贵。
茄皮紫釉颜色 1.紫黑色 2.淡紫色 3.蓝紫色 茄皮紫釉的器形 1.盘子 2.碗 3.胆瓶 4.蒜头瓶 5.葫芦瓶 6.梅瓶 7.玉壶春瓶 8.葫芦瓶 茄皮紫釉罐 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碗,明万历,高7.3cm,口径15cm,足径5.5cm。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
内施白釉。
外壁施淡茄皮紫色釉。
腹部暗刻二云龙赶珠纹。
圈足墙外暗刻回纹。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代茄皮紫釉以呈色黑紫的深茄皮紫釉较多,淡茄皮紫釉较少见。
此碗即属于后者,且釉色纯正,刻花生动,弥足珍贵。
茄皮紫釉创烧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种以氧化锰为呈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的铁、钴等其他金属元素则起调色作用。
其釉色有深、浅之别,深者如熟透的黑紫色茄皮,常施于尊、罐、大盘、大碗等器上;浅者则似未熟的茄皮呈淡紫色,多施于小件盘、碗之上。
茄皮紫釉暗花云龙纹盘,清顺治,高4.3cm,口径24.6cm,足径15.8cm。
清宫收藏。
盘内外均施深茄皮紫釉,釉下均暗划云龙纹,外壁近足处暗划莲瓣纹。
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顺治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在传世品中尚见有顺治黄釉盘,其造型、纹饰及款识与此盘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