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官釉为高温结晶釉,始烧于唐代。
制作时将釉料中含铁、镁的着色剂挂于坯胎上,经一次高温烧制而成。
釉面呈黄绿色泽,釉中散布不规则的黄色星点,有的酷似茶叶末,有的颇似鳝鱼皮,有的如蟹壳色,因此又有茶叶末、鳝鱼黄、蟹甲青等名称。
厂官釉分类 厂官釉按照颜色分为 蛇皮绿 鳝鱼黄 吉翠 黄斑点 蟹甲青 茶叶末 厂官釉鉴定 清代厂官釉总体风格是雍正、乾隆时做工精细;嘉庆、道光时胎体厚重,略显笨拙;咸丰时回光返照;咸丰以后渐入尾声,黄丝纹多呈姜黄色。
厂官釉鉴定一是要看釉色是否均匀; 二是釉面光泽感较强,在光线的照射下,闪现出云母片似的五色光泽。
厂官釉绶带耳葫芦瓶 厂官釉绶带耳葫芦瓶葫芦式,上小下大,束腰处模印莲瓣纹,瓶体两侧饰有细长的绶带耳,通体满施茶叶末釉。
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清乾隆时期厂官釉颜色品种繁多,如鳝鱼黄、蟹甲青、茶叶末釉等。
此瓶为传统样式,釉面呈黄绿色,古朴雅致,为典型的乾隆朝官窑制品。
厂官釉绶带耳葫芦瓶,清乾隆,高25.8cm,口径2.8cm,足径8.2cm。
厂官釉绶带耳葫芦瓶底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