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古董家具近年在大陆拍卖市场上频频亮相,使得西洋古董家具备受关注,西洋古董家具又因为历史文化的原因,与西方文化、民国生活等交织成为时尚想象的元素,使得这个门类平添了一份怀旧与历史的人文气质。
西洋古董去哪里拍卖: 韶光如梭,经过数月精心预备,北京东正2017年秋季古董拍卖拍卖会终将于明日(12月6日)拉开帷幕。
本场秋拍,我们将为您出现“一般之外——珍稀佳酿及西洋古董拍卖拍卖专场”、“我国书画专场”、“澈心——我国用具铺排与艺术专场”、“养形以物——摄生专场”、“云觥万载——古代玉器专场”、“皇家长物”、“古代宫廷艺术与古董拍卖拍卖珍玩专场”七大专场六百余件拍品。
西洋古董家具近年在大陆拍卖市场上频频亮相,使得西洋古董家具备受关注,西洋古董家具又因为历史文化的原因,与西方文化、民国生活等交织成为时尚想象的元素,使得这个门类平添了一份怀旧与历史的人文气质。
嘉德、保利、匡时、荣宝等拍卖公司都举办过西洋艺术品拍卖。
2010年6月,嘉德曾拍卖过14件西洋古董家具,其中拿破仑三世小玻璃柜以33.6万元成交。
2010年12月,上海泓盛举行了国内首场西洋古董家具专场拍卖,包括了77件西洋古董,其中19世纪法国路易十六风格“兰克”款贴皮叠巾式牌桌也以近30万元成交。
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西洋古董家具一级市场也初具规模。
艺博会、与网络都在关注西洋古董家具,为近年来日渐升温的西洋古董家具收藏热推波助澜。
相对中国传统家具而言,西洋古董家具还是一个新的领域,但市场和收藏前景值得关注。
本刊组织了三位行业的资深人士,分别从文化与消费、行业与发展、买家与买家等角度剖析这个方兴未艾的艺术品新领域。
多年来,典传家具作为西洋古董家具行业的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在推广西洋古董家具文化、引领时尚风潮上成效独著。
采访刘骅,就是帮助读者从一个实战派经营者的角度,了解西洋古董家具货源、买家与经营的细节,体会消费与投资过程的内行门道。
为何从期货转西洋老家具经营?在经营过程中,主要从哪些欧洲国家,哪些渠道,以及如何获得货源?我原来在上市公司从事和期货相关工作,工作压力较大,闲暇常到老家具店转悠,慢慢就开始喜欢上西洋老家具了。
我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是从法国获得货源。
渠道成份比较多样,有部分从拍卖行竞价得来,也有部分从一些古董交易会上得来。
另外欧洲有很多古董商,有自己的店和仓库,我也常常到他们的店铺里去寻,他们把我作为一个经销商对待,能够给到批发的价格。
除法国外,英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意大利等也会去。
在经营过程中如何感受国内西洋老家具的热点,都是哪些人在消费,通过什么渠道消费?拍卖会取代店铺经营成为消费主流吗?我个人认为2012年到达一个高峰,这两年相对在降温。
至于终端消费,还是以公用场所为主,比如各种会所、餐饮、酒吧等等,私人在家中使用的我认为比例很小。
主要消费渠道还是从我们这样的专门经营者采购为多。
一般消费者把西洋老家具当作什么在消费?是摆设,是时尚,还是投资?如果是投资它的退出渠道在哪里?既有摆设又有投资吧,有时候各有侧重。
投资退出的话,你可以送去拍卖行,也可以再找经销商收购或回购。
最近我就有一单比较大项的回购,我会对每一个进行价格评估,其中有几件还有一定的升值。
但是大部分是供使用的家具,谈不上升值,其中还要考虑一定的折旧。
最近的市场波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未来会向哪里走?认为阻碍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价值回归。
其实我并不认为市场有太大波动,虽然很多人认为市场现在很萧条,但我自己做过数据统计,2012年开始销售额还不错,到2013年有稍微下滑,2014年又和2012持平。
目前市场虽然低迷,正是一个大量吃进的好机会,我刚从欧洲回来,收购了不少好东西。
至于说拍卖是否会取代店铺经营,我觉得完全不会。
首先拍卖或许更多是着眼于一些收藏品,而我们这边仍然以实际使用为主,彼此定位不同。
其次,这个领域的受众比较小,那么整体的欣赏水平也并不太高,那么在拍场上就不会出现过于火爆的场面,几乎看不到像我们传统书画和杂项拍卖时候争抢的状况,我注意到很多时候都是底价成交,最多再往上加个一口两口。
我的东西曾经在拍卖行有个专场,最后整场下来我其实是亏钱的,成交率大概只有30-40%,就算举牌的最后也基本都是低价钱成交。
至于说是什么阻碍市场发展,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注定不可能爆炸式增长,年轻人和新兴市场的眼光更多注意那种比较变化多端的东西,我们的则属于比较传统的领域。
另外就是文化上的差异,我们对西洋文化的接受度和艺术审美水平都需要提高。
可以说整个西方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小,中国人在整个审美领域还没有那么国际化。
但是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这种现象会逐步改变,我还是比较看好未来年轻一代的消费力量,这也是我为什么还在坚持做这个生意的原因。
欧洲卖家如何看待中国人喜欢西洋老家具?他们真正的精华愿意给我们这些其实不太理解人家文化的消费者吗?真正精华的大概什么价位?首先欧洲卖家肯定是非常欢迎我们去买货的,但他们自己文化精华的东西价格是非常高的。
和我们中国一样也有地域性的分别,比如这次在欧洲我看到一个柜子很喜欢,工作人员向我介绍说是当地一个设计师设计的,起拍价是两三千欧元,当时我的评判是四五千欧可以拿下,但最后成交价是九千欧,被当地一个藏家买走。
他们对自己的精华和我们对待自己的东西一样,非常珍惜。
最精华的东西一千多万欧元都是有的,有一个柜子曾经拍到1045万欧元。
欧洲虽然整个市场也在下滑,但真正好的东西仍然有人拍有人抢。
在欧洲,西洋老家具本身的市场状态是如何的?在世界其他地方,比如东南亚、日本等,有这样的市场需求吗?与大陆有什么区别?欧洲老家具市场本身比较稳定,但现在和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都比较低迷,或许是和中国市场需求放缓有关。
日本、韩国都有这样的市场,日本我去转过,我觉得日本的东西明显比我们中国的要高端一些,韩国和中国差不多,我和很多韩国买家在欧洲市场碰到过。
东南亚的话,我只看到泰国人买最低端的东西。
评价下西洋老家具的拍卖价格?我觉得有些藏品虽然上了拍卖,但是谈不上多精多好,所以西洋老家具在国内的拍卖价格并不算低估。
认为做这一行最重要的东西?做我们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诚信。
西洋古董拍卖收藏三点建议: 对于西洋古董的收藏,业内人士根据目前市场状况总结出三点建议:首先,最好选择传承有序的作品,在历史上较为著名的钟表制作者,都可以找到博物馆等收藏机构的资料作为参考;第二要重视品相,好的品相结合功能性和装饰性,是精品的前提;第三要考虑性价比和稀缺性,不建议收藏者以后草果个人总资产的10%进行这项收藏。
基于这样的理念,拍卖行是对于这类还不够了解的内地藏家比较好的购藏渠道。
他认为,市场上绝大部分流通的古董钟以18-19世纪的英国钟与法国钟为主。
如果采用代购形式,一般价格比拍卖市场要低很多。
对于藏家担心代购中可能遭遇到的真伪问题,御灵曜月认为,“精品往往比较直观,普通人基本一眼就能看出差别,而且一般会有可靠的来源可以查询,相对来说更靠谱。
普品则考验眼力和对于市场的判断能力,比如说19世纪后期法国生产的珐琅钟,在国外一般被当作普品,在国内则成了精品被众藏家追捧。
不同的市场定价倾向不同,这也是从国外代购古董钟往往能够捡漏的原因。
一般藏家,还是不建议去国外买钟,因为专业性和对于市场的估计存在差异,不排除有上当的可能。
” “对古董钟,一看年份,二看产地,三看材质。
其实到最后,最重要的是要看谁的作品,是仿制还是原创,这就包含年份、产地、材质以及钟所显示的设计信息。
”他说,古董钟随着历史的变迁,作为贵族文化载体,在英国盛行后,批量在德国生产。
有古董钟爱好者打趣说,看欧洲大片,出现在总统或王室家里的,一定是英国制造的古董钟,若是在平民百姓家里的,那肯定是德国制造的古董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