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曾被誉为是继房地产和股票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艺术品门类中,当代油画由于频爆天价,引起国人的特别关注。就在4月11日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44岁的武汉籍油画家曾梵志的作品《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拍得816.75万港元。 记者近期赶赴北京进行了探访。
油画的天价令人咋舌
4月下旬,北京国贸大厦,国际画廊博览会在这里举行。博览会推出了33名亚洲年轻艺术家的个人作品展。他们大都是1975年前后出生的油画家。记者在现场得知,尺寸稍大的作品,单幅价格均在100万元左右。 而100万元,对于当代油画而言,其实只能算是“小儿科”。 4月底,中国嘉德2020春季拍卖会的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中,刘小东油画《温床NO.1》以5712万元人民币成交;王怀庆《没家的家具》以2800万元人民币成交。 再往前,据今年3月发布的《2020胡润当代艺术榜》——2007年公开拍卖的油画作品总成交额,曾梵志以2.37亿元在榜单上排名第四,另一名武汉画家冷军以4000多万元的交易额排名第24位。 如果要问当代油画给大众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无疑,就是那令人咋舌的动辄上千万元的价格。这样的价格,就连画家本人也感到吃惊,因为当初他们售出这些作品时,并未达到这样的天价。 而传统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张大千甚至中国古代著名大画家,其单幅作品能拍出200万元左右,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天价是资本炒作的结果
在画廊博览会上,一名油画家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传统艺术大师的作品确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但是,因为作品收集的困难等诸多因素,造成炒作困难,作品价格当然就上不去。相反,当代油画家大都与专业画廊有合作,双方签约,画家负责画,画廊负责销。由于有画廊这样的专业机构的运作,画家的作品价格自然就是一年翻几个跟斗。 据了解,有一类天价画家,他们根据画廊市场运作的需要,把自己曾以较低价格卖出去的作品,能够收回来的都尽量加价收回来。然后画廊通过拍卖会来回炒作,把作品炒成天价后,自然就能吸引资本持有者跟风。 生活在北京的湖北籍油画家饶青松和游敏对记者分析说,天价是一种炒作。一些闲置资本进入市场充当庄家,买断部分油画家的作品,进行市场炒作,当价格达到一定高度后,就会有人跟风。 在北京,记者碰到了来自南京的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茅小浪,他现被湖北宜昌809艺术区聘为艺术总监。茅小浪分析说:“据我对艺术史的研究,当代油画的天价肯定是资本现象,天价是广告效应,是为了吸引别人跟风,其水分和泡沫是显而易见的。”
天价让画坛心浮气躁
一名飘泊北京的青年画家,十年前曾经付不起房租,不得不以自己的油画来抵房租,但十年后的今天,他的画已屡屡拍出数百万元的天价,人们想要从画家本人手上拿画,几乎要提前一年排队预订。如今,画家在北京已购置三处房产,还有了自己的别墅。 而另一名更年轻的油画家,今年就买了两辆总价值600余万元的豪华宾利轿车。 天价形成的市场魔棒,使得贫困了很久的油画家们,再也不能安静地创作了。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在市场上寻找突破口,形成一支依附于资本市场的当代艺术产业大军。 记者在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上碰到了来自武汉的青年画家陈波。陈波坦言,“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画能赚这么多的钱,当初的想法是只要能维持生活就可以了。”据介绍,现在,就连刚刚毕业的美院学生,一张油画也要喊价5万或者更多,而在十几年前,一张油画能卖到1万元,都是贵的了。 陈波说,艺术家不应该是暴发户。就我个人而言,我就觉得自己有点急,而画画,需要一个过程,有些东西需要积累和沉淀。因此,市场垮下来更好,这样会让我们静下心来画画,让真正的行家和知音来收藏我们的画。
只是少数人的奢侈品
一些油画家认为,当代油画的天价,虽然带有利益成分,但也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现在,我国大师级画家终于可以与当今活着的国际大师平等对话了,至少在作品价格上,与这些国际大师基本持平。 正因为这种价格的拉升,徐悲鸿等老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被推上一个高度。早些年,徐悲鸿的油画仅相当国外二流画家价格的一个零头,如今这个状况已不存在了。“当代油画就像概念车,就像高档时装一样,它是一种奢侈品,注定只能由少数人来收藏。”一位画家说。 北京环碧堂画廊经理刘正花认为,油画也有高端和低端之分:那些已写入美术史的作品,当然只能由专业美术机构或小众来收藏;而另外一些没有经过美术馆或展览的作品,比如价格一二十万元的作品,中资阶级是可以收藏的。但收藏的作品一定要是原创,这样才能与行画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