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因素决定艺术品的价格
以前画的好与坏或者是买这样的画花很多钱值和不值,是出于对艺术上的一些认知,比如说这个画画得好,人家向我们介绍,师从于谁,就是老师是谁。听说某某画画得好,他老师是齐白石,一听他老师那么有名,他一定画得也不错。这是一种说法。
也有已经很知名的画家向您推荐这个人画的非常好。我们看到民国时候很多的画家卖画的单子,写某某的画某某一平尺。这种都是由艺术家写的,艺术家之间互相介绍,我们认可他的画应该值这个钱。实际上是一种艺术价值的认定。
过去更看重的是从艺术本体价值认定的方法,说这个人是某某画派的,这个画派很有名。或者说是某某学院的,比如中央美院毕业的等等,或者说是国家画院的画家,当收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是做了绘画水准的认可。
讨论艺术品价格该参考社会背景
建国前30年,是政治挂帅的社会。所以当我们在评价艺术品的时候主要看社会功用如何,对无产阶级专政,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没有好处。无论画家也好,画也好,评价一个画的好与坏,看他对政治服务的好与坏。
文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果不属于能够服务的,就属于要抛弃的了。就是属于封资修或者是四旧,反正就是一些渣子,历史垃圾。这个时候是政治决定论,评价语境是社会功用目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时候开始,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就是说由原来政治决定论变成市场决定论。这是讨论艺术品或者书画好与坏,值与不值的时候,成为非常重要的语境了。因为现在是市场决定论,既不是学术决定,也不是政治决定,而是市场决定。因此,我们今天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站在市场的角度,站在市场这个特别的纬度里面来讨论书画的价值与价格关系,这就是我们讨论的出发点。
如果你要从艺术本体角度来讲,其实无所谓有价无价。通常都说艺术是无价的,甚至还可以把一些珍贵艺术品称之为无价宝。说艺术无价,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耻于谈价,比如说一个画展,大家都在欣赏画,突然跑进来一个人问这画值不值钱,值多少钱,大家就会觉得那个人非常讨厌。我们都在谈艺术,怎么跑来一个人问值不值钱。
在讨论艺术的时候,说这个东西值不值钱,有一点俗气。所以从画家来讲,从评论家来讲,他们都耻于谈价,这是一种态度。
书画价格定断的理由
我们没有统一的定价模型。虽然目前好像有一个很通行的说法,多少钱一平尺,但是毕竟卖艺术品不是卖布,不是卖工艺品,多少钱一平尺,只是便于论价,按平方尺给画订价是最神奇的,至今还有人迷信这种方式。但是确实不能确切地给书画艺术品定价,这种说法只是在商业管理上的一种便利,但是实际上是无法对艺术价值真正说得清的东西。一方面耻于论价,一方面确实说不清。艺术品的价钱是我们遇到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市场角度如何给出价格
除了书画本身原有的艺术价值以外,我们还看到了艺术品本身其实是要被使用的。艺术品的价值不仅仅是虚拟的(说不清的),它的价值核心就是必须得有使用价值。无论武功好还是文采好,学了一身的本领(“本领”在未拿来使用前,它的价值是虚拟的),最终要给予社会,形成实有价值。古语说:“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外国很多画家都是在皇帝以及权贵们的资助下从事艺术生产或者是艺术创作活动的。比如说提香,米开朗基罗,达芬奇这样的大师都是教皇或者是贵族向他定画,其实就是他的赞助人。中国早期的绘画,宋代的院画,那也是宋代皇帝的倡导下把画家组织起来。
很多艺术家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但是必须拿来为某一些人服务,过去我们每年都开这么一个会,纪念毛主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有一句话我记住了,文艺的首要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是说你要能将虚拟价值转化为实际价值。毛主席一阵见血地说:你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你找不着为谁服务,就彻底完了。因为你没有服务对象,就等于没有人买你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