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是个江湖,既然走江湖,就得守规矩,尽管有的规矩确实够奇葩的。奇葩归奇葩,要想玩儿,也得遵守,不然以后人家不带你玩儿了。
在古玩行的历史里,最守规矩的时候要数清末到民国,那时候的琉璃厂古玩商大多都是非常守信的,讲好了价格绝不反悔,说好的抽成绝不少给,甚至让不熟的人把镇店之宝拿走鉴定,想买了再回头来送钱。这些传奇故事在陈重远老先生关于琉璃厂故事的丛书中可以看到。如今虽然人心不古,但是有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古玩商做生意为的是赚钱获利,买卖之间得讲信誉,而讨价还价就是最敏感的环节,这里头的规矩主要有几条:1.东西在谁手里谁问价,2.不要随便问价和砍价,3.讲好的价格不能变,4.报价是一次性的。
你拿起一个碗来端详,我就只能看,尤其是当你跟卖家商量价格的时候,我就算想要也不能插嘴。不然,我说这东西好,哄抬了价格,我说东西差,砸了别人买卖——两头不讨好。无论我多想要这个碗,也得等你把东西放下,然后我再拿起来,这个时候我才能说话。对于那些别人在看东西还价,而他在一旁品头论足甚至直接报价的人,会被买卖双方都视为非常不规矩的做法。假如自己喜欢一件东西,旁边围观的人也多,那千万不要把东西放下,因为一放下,你就失去了说话的权利。
买古玩不是买白菜,假如对方开价不离谱,自己就必须还个价,不还价就走是不礼貌的,所以最好是确实想买再问价,或者问价之前说明自己只是出于好奇想知道价格。一般来说,卖家开价之后还会问“你给多少”,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应价,而是要等卖家先主动降价以后,再根据自己的心理预期砍价,这样才容易低价成交。假如自己说了一个价格,又不买,那等于是耍卖家。
古玩行步步是坑,处处是雷,但熟人之间必须讲诚信。比如我和几个相熟的藏友,互相也转让藏品,但从来不砍价。对于信得过的熟人,要相信对方开价是合理的,这时候只需要决定要或者不要,熟人之间轻易砍价有不信任对方的意思。这样对于卖家也是个心理压力,他必须开价实在,要是漫天要价,熟人就不会再找他买东西了。
买古玩的时候,如果谈好价格还砍价,甚至反悔说不要了,那将是极其丢人的事情。在民国的时候,琉璃厂就有这样的故事,两个人说好成交,结果买家出门问了高人,才知道东西贵了很多,但他仍然照价送来银子提走东西,绝无反悔。
去年一个朋友小李想转让一件古玉,先找到了我,谈好了价格还没交易,另一个朋友老赵知道了,想出更高价格来买,小李竟然一口回绝,说已经有人订了。等我拿到东西的时候都不知道这个事情,是后来和老赵聊起来才知道的。这个事情令我有些感动,而之后也在小李那买了不少东西。
一件古玩的价格,可以瞬间翻十倍百倍,因为人们对器物的认识和价值判断改变了。卖家对于一件古玩的报价,仅仅是针对这回合讨价还价的过程有效,一旦你拒绝了,报价立刻作废,假如又想回头买,那卖家有权重新报价。一个东西今天卖1万元,明天可能就要卖10万元,你这个时候不能说卖家是奸商,只能怪自己前一天没下手。
也就是说,在古玩交易的瞬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买卖双方公平的,因为自己的知识和眼力导致了交易的发生,而最终是打眼还是捡漏,那只能是自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