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又来讲一个更刺激的话题:“唐青花”,为啥这个话题很刺激呢,因为在过去那么多年里,只要一提到唐青花,大家就很来劲,有为唐青花到底存不存在争论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执着于唐青花收藏,然后误入歧途醒悟不过来,我们现在如果去百度上搜索一下“唐青花”这三个字,那跳出来的琳琅满目的器物啊,非常得毁三观,没几件是对的。所以,唐青花,俨然成为了假货仿品的重灾区,对于很多刚入门的小伙伴来说,根本搞不清楚真实的状况,云里雾里的,那我们今天就来梳理一下唐青花的大致脉络,理清一下思路,简单了解一下这个品种。下面我们就唐青花核心的几个问题来展开讨论一下:
广义“唐青花”
唐青花究竟存在吗?
第一个问题,唐青花到底存不存在?在研究唐青花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唐代的蓝彩,唐代的蓝彩是比较流行的,比如哈佛大学博物馆藏的两件非常经典的唐代蓝彩,是我最喜欢的两件。
唐洒蓝釉大罐
哈佛大学博物馆藏
唐纯蓝釉盖罐
哈佛大学博物馆藏
一个是洒蓝釉,就是把蓝釉泼洒在白釉罐上面,而另一个呢,就是整体上满蓝釉。而我们探讨的所谓的“唐青花”呢,一般就是指那种带着人为画工的唐代蓝彩,我们先根据几个明确出土的案例来这种带人为画工的,到底是不是属于唐青花:
第一个,扬州唐代遗址出土的蓝彩瓷片,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扬州的唐代遗址中陆陆续续出土了很多唐代的蓝彩瓷片,这些蓝彩图案排列有规律,很明显是人为构图描绘的。当时考古界的扛把子,冯先铭先生看了这些实物后就很明确得指出,这些都能到唐代,巩县窑生产。
1975年扬州唐城遗址出土蓝彩瓷片
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蓝彩瓷片
扬州老城区遗址出土蓝彩执壶
第二个,河南郑州市上街区7号唐墓中出土的一对塔式罐,罐身上描绘一个疑似捶丸游戏的画面。
唐白釉蓝彩塔式罐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7号唐墓出土
此对塔式罐出土时位置分布
捶丸的玩法呢有点类似今天的高尔夫球,在当时很流行,捶丸的实物在唐宋的地层也都有出土。
2019香港苏富比《人间异珍:奇-趣》专场拍品
成交价:2.75万港币
第三个,黑石号沉船上出水的几只蓝彩盘子,黑石号是一艘阿拉伯商船结构的船只,这上面满载着一船中国瓷器沉没在印尼海域,这艘船出水了唐代宝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纪年的长沙窑彩绘盏,同时出水的还有三只带蓝彩的盘子,图案清晰完整。
黑石号沉船出水“唐青花”
上述几例都实实在在得被发现了,有明确的出土记录,无论是胎釉状态还是纪年信息,都非常明确证明了这些东西能到唐代,那么,他们到底属不属于“唐青花”呢?
一直以来学术圈和收藏界都有着正反两种观点,正方,认为上述几例属于“唐青花”的范畴,主要观点呢有两点:
第一, 这些发现的“唐青花”蓝彩的成份经过分析都属于钴料。
第二, 这批器物的蓝彩是经过人为描绘的,和青花的工艺非常接近。
黑石号出水“唐青花”局部
反方观点,认为上述案例不属于唐青花的观点呢主要也有几点:
第一, 蓝彩是否是釉下彩绘,青花的钴料是直接在胎体上描绘再上釉的,那这些蓝彩是不是呢?要分析。
第二, 唐代的蓝彩虽然属于钴料,但是经过检测这种钴料和元明青花的钴料成分是有差异的。
第三, 所谓“唐青花”的烧造温度不够。
黑石号出水“唐青花”的底图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老古董-瓷器老师)
以上两方观点呢,其实都非常有道理,所以一直争论到今天都没有一个定论,那么,面对这么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是怎么看的呢?
我觉得,我们可以搁置争议,不用纠结于命名的问题。
上述的所有依据呢都是从工艺角度去探讨和分析的,其实更加本质的应该去理解出现这类器物的根本原因,甭管蓝彩是釉上还是釉下,钴料的成份是否完全一样,烧造的温度是否达标,至少制作这类唐代蓝彩的目的和元明青花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唐代还是元明青花,都是受西域伊斯兰文化需求影响的。元代为啥出现青花,那是因为蒙元大帝国征服的不仅仅是中原,人家可是打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的,整个大帝国打通了中原来往西域的交通,钴料可以很便携得从西域运送过来,汉人和胡人出现混居,各种文化交融,市场需求开始发生巨变,元青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应运而生。
元青花“至正十一年”纪年款象耳瓶
英国大维德艺术基金会藏
那为啥出现唐青花呢?同样也是受西域文化需求影响,显然那些唐青花的纹饰都是来自西域纹样,唐代是一个开放的大帝国与中东地区交往频繁,大量胡人在唐贸易生活,跟元代的环境是非常接近的,所以这两个不同的时代出现了同样的市场需求:“钴料彩绘的瓷器”。
唐代蓝彩罐
丹麦哥本哈根装饰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来自孙欣先生《试论唐青花工艺特征与时代风格》一文)
所以甭管是唐代的青花是釉上还是釉下,工艺和元青花是不是完全一样,至少意识形态是一样的。所以今天姑且可以把上述几例发现的唐代蓝彩当做广义上的“唐青花”。
唐青花的产地
巩县?邢窑?
既然广义上存在唐青花,那么他的产地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可以确定的是这类器物的烧造以河南巩县为主,在巩义的白河窑和黄冶窑窑址考古人员都发掘到了类似的残片。
中国河南巩义白河窑址出土
(图片为私人拍摄)
当然,邢窑有可能也会烧,发现比较少,理论上烧白瓷且外销的窑口都有烧造的可能性,只是暂时没发现罢了。
宋代为什么不流行青花?
唐青花、元青花,宋青花呢?
接下来这个问题很关键,为啥有唐青花,元青花,明清青花,就是没怎么出现宋青花呢?宋代蓝彩可能会有个别案例,但是并不流行。宋代为啥不流行青花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烧造技术不行吗?宋代陶瓷的产品里面有各种各样炫技的工艺,青花这种应该不是技术攻克不了的问题,釉上釉下的彩绘在唐宋时期就比较容易做做出来的,唐代长沙窑就有大量褐彩彩绘的器物,画花鸟,写诗文等都是非常成熟的。
黑石号沉船出水长沙窑彩绘盏
宋代的白地黑花,铁锈花,甚至用油滴描绘画面,钧窑紫斑写字等等。
金磁州窑白地黑花马上杂技八方形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钧窑天蓝釉紫斑“枕”字纹如意形枕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只要有需求就能做。做青花的前提标准是先能烧白瓷,白瓷最晚到隋代就已经能比较成熟得烧出来了,隋白瓷,唐白瓷已经是趋于稳定的状态了。早期的唐白瓷还存在釉面不均匀,橘皮釉,釉面流动性控制不佳,施釉不到底种种情况。
唐早期白釉的釉面不均匀现象
而到了中晚唐时期的白釉已经控制得非常好了,釉面钧窑,满釉到底,这种基础是完全可以在上面以铁、钴料来描绘图案了。所以釉上釉下彩绘是不难的,难点是烧白瓷,釉和胎的淘洗干净,这个问题在隋代就攻克了,唐代烧青花这技术是根本没有任何问题的,宋代当然更加就没问题了。
成熟期的隋代白釉
陕西西安郭家滩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既然不是技术问题,那么,不流行宋青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之所以没有宋青花,是因为唐青花到元青花的发展并非是一脉相承的。他们之间不存在传承关系,唐青花和元青花的关系不是爷孙父子关系,并不是唐青花影响了元青花,而是唐青花和元青花都受到了西域文化需求的影响。
这种文化的横向的影响而并非纵向传承的情况在一些器物的画面构图上也可见一斑,比如唐代的三彩胡瓶,瓶身的多段式画面布局和元青花罐子上的多段式画面布局极为相似。
左:唐三彩贴塑胡瓶,白鹤美术馆藏
右:元青花铺首罐,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那么这种构图是唐代三彩胡瓶传承给了元青花吗?并不是,而是他们都同时受到了同时代西域文化的影响。黑石号出水的那些个唐青花的盘子与伊拉克9世纪生产的青花瓷盘子,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纹饰和造型都极为相似,可见其中有莫大的关联性。
伊拉克地区9世纪生产的蓝彩器皿
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藏的阿拉伯蓝彩
元青花呢,也大量在土耳其托普卡比宫里面被大量发现。
元青花八宝纹菱口盘
土耳其托普卡比宫藏
而宋代本身是以偏安为主旋律的,和外界的文化交流并没有唐代元代那么广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才会出现很多以文人为主导的审美标准,属于小圈子社会,某种意义上来看还是比较封闭的,与阿拉伯文化之间的交融比较少,在加上两宋之际的战乱,宋代和西域隔着重重阻碍,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对于青花的需求也就在这个时间段被耽搁了。当然,宋代为啥不流行青花还与很多社会原因有关,宗教、贸易、战争都可能是影响因素,后续大家可以补充论证。
好了,我们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欢迎给我们留言。